012 自心明月与一心三观-《九郎资料集》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自心明月与一心三观
佛历三0一四(公元一九八七)年元旦闭关期间(元月一日晨间)
作者:智敏·慧华金刚上… 文章来源:菩提心2001年第1期 点击数:680 更新时间:2007-6-2
不染不住即正定
首先,当明了闭关的目的,在于改革凡夫的生灭心,为诸佛的不生不灭心。凡夫之心所以不同于诸佛,只因凡夫心心念念分别取舍,而诸佛则恒常如如不动。因此,要改革凡夫之生灭心,唯一的方法,便是对外境不染六兰,对一切事事物物不分别亦不取舍;而对内则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心念,都不住着,念念安住正定,或是安住于所修持之本尊法或体性法上。
闭关之前,心理上要有所准备:首须将世间一切万缘全部放下,不要人在这儿,心里一会儿想到办公室的事,一会儿又想到家里的事,这一切都要全部放下。应当作自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到了他方净土,一心专注于佛的刹土而修,不染世尘。外不染六尘,内不住空有。
在见地上,了知自性本寂本定,本来不动,是我本有。因此在修持中,不要错用心,千万不可着意,想要让心得定,这是不了义之修持方法。有些行人不明白这一点,以为要以很勇猛精进的心,把自己的心定在哪个境上,或是教自己的心不动,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等等。这就是不明白本来不动的自性,只要放下染心,本来的清净佛性,就自然现前。何须头上安头,再加一个念头让它不动?要让它不动的念头一生,即落能所一有我这么一个人(能),去用心思让自己的心(听)不动。如此能所对立,如何证到本来?
因此,过去有位大德开示:修持佛法的人千千万万,而能够成证的人,有如风毛麟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佛的人不能无我,总是以有我这样一个人,勇猛的修心想要让自己成佛。仅此一念,就是使他不能成佛的原因。因为这一念,就使他无论怎么修,总是有我、有所,能所未泯,心有对待,就不可能契入绝对的真心,如如的实相。
因此,修心只要不染六尘,不住对待、能所,既不追忆过去,亦不计划未来,如此过去、未来都心无所住,而现在的心,也不染着六尘,既不住空、亦不住有,双离两边,这就已经是正定了,是最上乘的体性定了。千万不要再在心里想:“我要努力用心去静,去不动,要把心放在那个定上,或者将心待悟”等等。
既然自心本净,佛性本具,只因无始尘垢深重,种种颠倒迷妄,才轮回迄今,所以十方无量诸佛、菩萨,在漫长的菩提道上,历劫精勤不懈者,只为离妄显真。经云:“知是空华,即无论转;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我们起修之前,应虔发大愿。诸佛因地,皆净修无边大愿,而圆成菩提;菩萨上求下化,亦必愿行相应,方登彼岸。故我们现在当发下大愿:“尽我形寿、尽未来际,遍度法界一切众生,倘有一众生不得度者,誓不取正觉。”而在度生之前,必须自度,因此在这四天关中,分秒都应珍惜,念念不染着,既不住空,亦不住有,不滞两边,直彰中道,念念相续,不令间断,决定要在这四天当中明白本来,明白自己的真心,将凡夫心改革为菩提心。
其次,亦应籍着这四天,养成习惯:二六时中,不是修法,便是持咒。诸佛菩萨的咒语,乃是法界最奥秘的声音,是为诸佛的心声。只要依之修持,即能与诸佛之心相应。持诸佛本尊密咒,就如电视有许多频道,拨正某一频道,就能收到某台的节目,同样的,虔心持诵某本尊密咒,就能与该尊相应。莲师说:“上师密咒乃三宝与三根本之最极心要,得一切思量所及与不思量之成就。”所以持咒之功德说不能尽。倘能进一步住于本寂,如幻而持,更为殊胜。但众生污染太深,如妄念甚多,当照法本、或依假观而修。
诸位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个别的本尊,和不同的修证层次。但无论修何本尊或某一次第法,皆当多加一个月轮观想,并在关闭四日内练习纯熟。这月轮的光明,是那么清凉遍照,洗涤清净一切的五毒、尘垢、烦恼、业障,于是自心就如同月光那样清凉、无染、普照,无分别取舍,无人我得失。这个观想必须时时坚持,不可忘失。初修虽然无法见到,但只要专注不中断,慢慢这明月就隐隐地、如实地、显现在心中,时机因缘一到,心光乍显,就是悟见不生不灭的真心之时。在禅宗而言,既是透初关。
下座不可当作下课,便可以放逸。下座后更要时时观想心月。遇到任何外境,将生起分别之时,就警惕自己,不能染着六尘。倘使有什么妄念,譬如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当知自心已在染,要扭转来安住真心,犹如明月一般,不为八风所转,不为人我得失、分别取舍所迷。总之,下座后更要历境验心,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心安住,如是方能符合刚刚所发之自证度生大愿。(元月一日晚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