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欲界定-《九郎资料集》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欲.界.定 5
坐禅是佛教专有名词。六祖谓:心念不起名为坐,自性不动名为禅。又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梵语禅那,译为静虑,思维修习,功德丛林等名。以禅为因,能生智慧神通妙用为果。又名三昧,翻译为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如蛇行路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故名正心行处。今人作事,得奥妙处,亦称三昧。
禅有大乘禅、小乘禅、凡夫禅、外道禅、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还有如来禅、祖师禅之种种名称。
世间禅有二种。一、根本味禅。二、根本净禅。
一、根本味禅。
即四禅天,四无量心及四空定,名为十二门禅,是凡夫、外道和小乘共修之禅。方法是用:厌下苦粗障,忻上静妙离之六行观去修。若厌欲界的散乱心,即修四禅。欲求有大福德,则修四无量心。若厌离色身,则修四空定。因为其生出世善法的根本,又于禅定中生着爱味,故称其为根本味禅。根本味禅,为凡夫外道以六行观修,发有漏智,不生无漏慧。
根本味禅者,人之思想,如瀑流水,静坐数分钟,便觉思想更多,坐久则会凝静。犹如浊水,若放白矾,便见沙土下沈。又如阳光透过门缝,方见微尘上下飞扬。妄想分别,正是如此。
未得初禅之前,先修欲界定和未到地定,首先安坐端身摄心,由于摄心之故,气息调和,觉此心路泯泯澄净,贴贴安稳,不复攀缘七情六欲等事,名粗心住。
虽不攀缘外事,心之微细流注,剎那不能停止,逐渐愈凝愈细,忽见气息出入长短,知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入不积聚,出不分散,似有似无,名细心住。
心既精细,觉心自然明净,由于定法持身,坐不疲倦,任运不动,或经一坐无分散意。此时觉身如云似影,爽爽空净。虽若空净,犹见身心之相,而未有定内之功德,是名欲界定。(欲界指**、情欲、食欲、淫欲。
)
得欲界定,因为定心既浅,未有功德支持,很容易失去。失有六种因缘:即一、心有期望。二、疑惑不决
。三、惊怖心生。四、生大欢喜。五、爱着不舍。六、忧愁悔恨。
未得欲界定有一种不正心,即希望心。
正在欲界定时,则有四种,即一、疑惑。二、恐怖。三、欢喜。四、爱着。
出定之后,则有一种,即多忧悔。若能离此六种邪心,则易入定。
而后再修未到地定,诸禅中间,均有未到地定。得欲界定后,未得初禅前,别有境界,能生初禅。于其中间
,浑然一转,身心虚豁,虽然未去欲界身相,于静坐中不见身首,衣服床座等物,犹如虚空,是名未到地定。即
是初禅的方便定,亦名未来禅,亦名忽然湛心。
得此定时,须提防邪伪。其中有十种相状。
一、增减相。增者,身动手起,脚也如此,外人见其身心不安,或如着鬼,身手纷动,或坐时见诸外境,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