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静坐前功-《九郎资料集》


    第(2/3)页

    塔,依旧跪拜;后再改为交叉坐,众鬼见变为土堆,于是停止跪拜。因为佛家主张双坐或单盘,故有此传说故事

    。

    若两腿麻木不能忍时,可以将腿上下交换,如再无法忍耐,可伸直数分钟,等麻木消失后,再重新盘腿坐。

    学盘坐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有些人生来骨骼柔�,开始便能单盘或跏趺坐。二、要经三五个月或一年,始

    能单盘或双盘,此是血气冲过骨节所致。三、有些人静坐虽经数年,仍旧无法单盘或双盘,这是气血不通所致。

    直至一旦气血畅通,静坐一小时亦不觉麻木,所谓:气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两手安放的位置。

    先将左右手掌伸直,手背�于手掌上面,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贴近小腹;置于腿上,两大拇指轻触,有

    如结弥陀印,功用可使左右血液交流。挺起胸膊,端身正坐,身不弯曲,也不高耸,头不低垂,也不昂仰,脊

    骨要直。总之,不可东倒西歪,前俯后仰,身坐不正,气血不通,气血不通则心难入定。

    六、眼耳鼻舌身心的处置

    眼宜轻闭,也有主张微开,轻闭恐人昏沈,若不昏沈,还是以闭为宜。因眼对境,容易分心。

    耳不外听,以心缘念一境,不去注意外声。

    呼吸用鼻,不可以用口。用口呼吸,会引致白血球增加,氯化钠升(盐分升高),对身体不利。从鼻孔徐

    徐吸入清气,用口吐出浊气,观想气息从全身毛孔出入,至三五七次,然后闭口:唇齿相着。呼吸顺其自然,不

    可用逆呼吸,或止息法,亦不可深呼吸,更不可用闭气法。

    嘴唇轻闭,舌轻舐上颚,功用可以调摄细脉。天井有水(口水),应将之慢慢咽吞。古人称口水为玉醴仙

    酱,道家称为玉液还丹,或长生药酒或炼津成精等。其功用可以灌溉五脏六腑,增长脾胃消化,

    镇定神经。

    坐久若觉身体有俯仰斜曲等事发生,即应随时矫正,否则,日久会生毛病。坐时若觉身体摇摆,此乃气血结

    滞不通所致;或神经紧张;或心理作祟;或任意放纵,坐时需要精神集中,时时提高警觉,以免摇摆扩大,无法

    收摄。坐时不论时间长短,务要排除妄念,切勿摇动身体,四肢也避免移动,以身动故心动,心既驰散,何能入

    定。

    若身体觉冷,用毛巾被等盖之,若有出汗应以干毛巾擦,用湿毛巾擦容易受凉。

    心不可追求功效迅速,有追求便是妄想。既不可以无心求,亦不可以有心得。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

    获。

    七、日常生活的配合

    除久坐有术之人外,不可以坐代睡,疲极要休息。

    食不可过饱,过饱百脉不通;也不可过饥,过饥精神不振。

    平日要注意饮食,不可吃五辛,以五辛生吃生瞋,熟吃发淫。避烟酒,守五戒。

    切忌情绪暴躁,遇善境不喜,遇恶境不忧。

    静坐有四字真言。所谓:松、静、守、息。松,是将全身放松,头部,两肩,两眉及口角,全身悉令放

    下,宜穿宽身衣裤。静,是宁静思想,不使七情六欲生起。守,是将意念安守丹田(小腹),令心聚精会神。息

    ,是调和气息,逐渐入于微、细、慢、长的状态。

    本来练功的人,于行住坐卧,出入往返,均可历境习禅,由于初学,心粗意乱,必须以坐入定。佛住世之时

    ,及后来佛教传到中国,弟子修行证果,皆以打坐为首要。古德偈说:得道惭愧人,安坐若龙蟠,见画跏趺坐

    ,魔王亦惊怖。故于四威仪中,以静坐为胜。

    体.验.与.功.效 1

    作者:释畅怀 法… 文章来源:释畅怀 法师 点击数:436 更新时间:2006-7-1

    我们如能经常静坐,会使心情平静,由于心平气和,血脉畅通,疾病便不易发生。相反,若心情时常被愤怒、恐

    惧、悲伤、忧郁等情绪困扰不安的话,则必令气血失调,久之必引致百病丛生。

    如人发怒伤肝,欢喜伤心,悲观伤肺,恐怖伤肾,思虑伤脾。又缘色多生肝病,缘声多生肾病,缘香多生肺

    病,绿味多生心病,缘触多生脾病。又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总之,喜、怒、

    哀、惧、爱、恶、欲之七情,或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欲,无论有那一种发生,都能影响全身的机能变化

    。身是以心为主,心能控制各部机能。如心平静,似水无波,七情六欲不妄生。若再能清心寡欲,六脉调和,则

    百病不会发生。

    初学静坐,两腿会觉麻木,妄念也难以收摄。但静坐日久,酸痛便会消失,妄想也可控制。而且,双腿盘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