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赶着高老师学考古-《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今天没有更新。)

    苏亦的笑话,并没有看成。

    因为,许婉韵说,“吕老师,你不能赖我,前段时间,我还到家里给你带特产呢。”

    吕遵锷耍赖了,“一次不算。”

    苏亦笑,吕遵锷瞪他了一眼,“你小子,一次都没有来过。”

    就剩下马世昌了。

    不需要吕遵锷在说话,马世昌连连说,“一定一定,到时候,一起约跟时间到吕老师您家中做客。”

    吕遵锷也没放过他,“你这个做师兄的,可要做好带头作用。去吧,不耽搁了,老高都窗口望着咱们俩了。”

    “吕老师,你干啥呢,堵人呢?”楼上开始有人喊话了。

    “老高,难怪你家会烧肉,原来是宿先生几个高足登门拜访,一会我从学校回来,你家的酒,可给我留着。”

    说完,吕遵锷挥了挥手,推着他自行车朝着前面骑过来。

    苏亦抬头,还真看到高铭先生站在阳台处,下意识朝着他们招了招手。

    这一幕,倒是有趣。

    在楼下刚放好自行车,刚准备上楼,就看到高铭老师迎了下来。

    许婉韵跟马世昌说,“高老师,打扰了。”

    高铭说,“打扰个啥。你们仨能来,我欢迎还来不及呢。”

    不过上楼的时候,高铭老师忍不住交代,“先把车子锁好,不然,有人偷车。”

    苏亦说,“中关园也有人偷车?”

    高铭说,“以前没什么人,但这段时间好多老师家的自行车都被偷了,有时候,锁链都被剪断,很麻烦。”

    许婉韵问,“怎么严重?”

    高铭说,“是的,现在游手好闲的青年太多了。其实别说中关园,整个首都处处可见游手好闲的青年。好多知青考不上大学,都偷偷返回城里了,一下子人太多了,工作岗位有太少,没法安置,都是一些精力旺盛的小年轻,聚在一起就很容易出事。咱们北大好多教职工子女也都回来了。所以,这种事情,不管是在北大还是在其他地方都没有避免。”

    说到这里,高铭感慨不已。

    却不愿意继续多说什么。

    苏亦也总算反应过来,为啥,他买的第一辆自行车,就怎么莫名其妙没了。

    社会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确实不能太多,不然,很容易就滋生治安问题。

    现在已经78年11月份了。

    该出来的政策也都出来了。

    知青点其实都没啥人了。

    其实,现在首都也不是最乱的时候,到79年,全国城市积累的待业人员已达2000万,这是建国以来待业人数的最高值。

    首都待业人员4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6%,平均每2.7户城市居民中有一个待业人员。

    隔壁的天津待业人员最多达到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7%。待业人员包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以及新增的城市闲散人口,其中前者占多半。

    这种情况之下,就催生了83年的全国严打了。

    这种社会现象,苏亦一开始没啥感触。

    却不曾想,会从偷车的视角开始切入。

    从这个方面来说,北大校内的学子,都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

    众人聊天的时候,也被高铭老师带进家门,就在苏亦疑惑要不要换鞋子的时候。

    高铭老师却说,“直接进来吧,家里没有那么讲究,就是有点乱,你们将就一点,房子有点小,你们不要介意。”

    说有点乱。

    其实不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