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而,高铭先生说的也没错,苏秉琦先生是后来调入北大的。 “此外,当时,吕遵锷跟李仰松两外老师当时应该已经留校当助教了。不过他们跟你们俞老师一样都是从博物馆专修科毕业的,考古也是半路出家。” “俞老师呢?”许婉韵问。 俞先生说,“我毕业就被分配到考古所了,没能留校北大。” 实际上,大家对此都不陌生,许婉韵也是下意识问。 许婉韵更想知道的是俞先生为什么去考古所而不是留在北大。 俞先生似乎知道她想法,就笑着解释,“因为考古所缺人,北大留校名额有限,我跟李仰松老师一届的,他留下来了,我们大家就没机会了,因为基本上北大每一届的留校名额就一两个,很少。有时候,不一定有,比如我们下一届,也就是徐苹芳他们那一届,就没有。” 这点,高明先生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那赵四训先生他们吗?当时在了吗?”苏亦突然问道。 考古专业开设的课程,好像除了高铭先生的古文字学,还有一门就是赵思训先生讲授的考古照相课。 苏亦对赵思训先生了解的不多。 因为有关对方的资料介绍比较少。 不过让苏亦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他讲授的《考古照相》,而是赵思训先生曾经给北大考古专业的学生讲授过《中国美术史》这门课。 对于跟美术史这个关键词沾边的东西,苏亦绝对是不会忘记的。 不过目前为止,还没跟赵先生打过交道。 以后有机会再去他的课堂吧。 毕竟考古照相也是一门挺好玩的课程。 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正好跟高铭先生好好了解一下。 高铭先生说,“在了,赵思训是最早选修北大博物馆专科课程的史学系学生之一,1948年毕业后留北大博物馆筹备处工作。52年考古专业成立,赵先生才从博物馆转入考古教研室。” “除了赵思训先生之外,还有一个绘图员叫刘惠达,以前是教大家考古绘图的,现在这一门课,咱们北大考古专业还空缺着呢,。此外,还有两个资格比较老的资料员,容媛跟孙贯文。孙贯文是做拓本的,我好多甲骨文拓本都是跟他拿的,容媛是容庚先生的妹妹,容庚先生,你们不陌生吧?” 众人点头。 尤其是苏亦,再熟悉不过。 高先生也没有停顿,继续说,“当时历史学主任是翦先生,不过他不上课,咱们考古专业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外面聘请过来的。旧石器是裴文中先生,裴老是旧石器的大专家,这点,你们都上过吕遵锷老师的课,应该了解。吕老师跟裴老关系很好,很好继承了裴老的衣钵。新石器则是安志敏先生,他是考古所的,你们俞老师比较熟悉。” 俞先生点了点头,“稍后再讲。” 高铭先生继续讲。 因为还没有完。 因为除了上面的先生之外。 还有讲授殷商考古的郭宝钧先生、讲授秦汉考古的苏秉琦先生。 至于隋唐考古不用说都知道是宿先生。 此外,还有古建。 古建是梁思成先生,大家也不意外。 稍微让大家意外的是,还有绘画这一门课程。 “讲授绘画的是故宫的徐邦达,古文字则是唐兰先生,他俩都是故宫的,这些先生都是当时的大人物,外面的知识非常渊博,是国内著名大专家大学者。所以,他们都很忙,给北大学生上课就是兼职,不属于他们的主要工作。这样一来,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没有讲稿,不仅如此,还讲义都没有。” 这话倒是让大家意外。 苏亦有些好奇。 “那这些先生平时都讲啥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