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搞得王讯这货,都一本正经问他,“小师兄,你前世是不是白龙?” 苏亦没好气的给他一个白眼。 周一,上午是理论课,下午是考古技能课。 啥技能课? 对于大家来说,极为新奇的考古照相。 而给大家讲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就是赵思训先生。 考古专业这个学期开设的课程,只有两个先生的课苏亦还没有上,第一个高铭先生的古文字学,还有一门就是赵思训先生讲授的考古照相课。 苏亦对赵思训先生了解的不多。 前世翻看过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时候,关于这位先生的介绍也不多,只是提及他是最早选修北大博物馆专科课程的史学系学生之一,1948年毕业后留北大博物馆筹备处工作。 52年考古专业成立,赵先生才从博物馆转入考古教研室,不过让苏亦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他讲授的《考古照相》,而是赵思训先生曾经给北大考古专业的学生讲授过《中国美术史》这门课。 对于跟美术史这个关键词沾边的东西,苏亦绝对是不会忘记的。 在上这门课之前,苏亦都没有跟对方打过交道,但从高铭跟俞伟朝两位先生的口中,对赵先生的情况多少有些了解。 知道对方在考古专业,是资格比较深的老人。 当年,北大还在沙滩红楼的时候,除了文史哲三个传统的老牌专业歪,还有两个专修科,分别是博物馆专修科跟图书馆专修科。图书馆专修科,后边成了北大的图专、图书馆系。 博物馆专修科在院系调整以后,直接并入历史系当中,当时,专修科的教师也不多,其中最为着名的老师就是韩寿萱,他是当时专修科的负责人,专修科就是他一手创建的。 韩先生也是北大的学生,后来去美国留学,先后在华盛顿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物馆学,获硕士学位。还曾经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工作多年。直到1947年回北大任教,1948年筹办北大博物馆专科,后来调任历史博物馆去了,一直干到馆长。 因此,博物馆专修科的老师,人数也不多。 其中,一个就是赵思训先生,他是从专修科并到历史系的,然后又考古专业成立以后,又被调入考古教研室。 实际上,北大考古系的底子,就是专修科打下来的,因为专修科有文物,历史系啥都没有。 除了专修科拥有文物之外,宿白先生待的文科研究所也有文物,这些东西后来都归于现在的考古专业,也正是因为有了博物馆专修科,开设过相关的课程,因此,北大创办考古专业的时候,才变得顺理成章。 比如古器物以及古文字等相关课程。 俞先生他们就是从专修科并入的考古专业。 赵思训先生就是这种背景下调入考古专业的,自然是考古专业的老人,资格很老,因此,大家对赵先生也都很尊敬。 当然,赵先生也值得考古的学生尊敬,他虽然跟宿白先生他们这些做考古文化研究的老师不一样,人家是走技术流的,但,他的技术是真的牛。 之前,曾经说过赵先生讲授过《中国美术史》这门课程。 询问以后,苏亦才直到赵先生当年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董其昌。 董其昌是任何人啊? 理工科的学生可能不知道。 稍微对中国美术史有过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位是一个牛人。 之前,苏亦曾经跟黎新叶他们说过中国连环画十大名家,但,要真的给中国古代名家弄一个排名的话,董其昌应该是位列前十的。 因为这位爷是真的出名。 他的书画影响着国内一批又一批的画家。 不管是他的师爷关山月,还是启功先生,都曾经受到董其昌的影响,肯定都有临摹过他的书画。 他老爹苏哲,就没少临摹董其昌的画。 赵思训先生一个学历史系的,都跑去研究董其昌,可见他对美术史是真爱。 如果当年北大有美术史专业的话,估计他学的就是美术史,而非历史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