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开场,苏秉琦先生就说,“我们行业里受到的考古就是挖宝的思想影响很深,常常在一些事情上表露出来并带来不良影响。那些宝贝确实好,重视它并没有错,多数外国人也欣赏它们,甚至还想购买收藏,但是不可忽视的有三点。” 哪三点? 第一,在那些宝贝四周还有许多物件,“不值钱”却有研究价值,甚至很有意义也是宝贝。 第二,遗址的周围环境,对于研究很有用处,对于我们搞科学普及也很有用。 第三,我们懂得了文物,现在需要懂得“文物”,即那些号的无法搬运的文物。除了懂得文物和“文物”,还要懂得遗址和“遗址”。 比如,提倡家保护古天象台,保护莲花池,保护琉璃河商周遗址的城墙遗迹,保护圆明园,保护平谷的黄帝活动遗迹,等等。 苏秉琦先生的讲话,立意很,这应该就是他的“文物”、“遗址”理念。 这些概念,也不是他第一次提出来,早在十年前就有苗头了。 只不过这次讲话,再次重提而已。 当然,每一次讲话,对于苏秉琦先生来说都是一个概念完善的过程。 前世,读的时候,苏秉琦先生这些概念,已经成为考古界普遍认同的概念了。 然而,在这个年代,却还处于起步阶段。 十年间,说文物保护?保护得来吗? 十年过去了,现在应该到了再次呼吁的时候,师长们重视文物保护,那么他们这些学生毕业分配到全国各地的考古文物系统,是不是也开始呼吁文物保护呢? 等他们这些走到重要领导岗位的时候,不用想都知道全国的文物保护状况会越来越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只要能够把这个概念埋入现场的学生心中,就是利国利民的壮举。 苏秉琦先生讲话完毕,轮到宿白先生讲话。 宿先生讲话就简洁很多。 主要是,苏秉琦先生讲的东西也是他要传达的东西。 最后宿先生还提议,古建保护协会不能局限于古建保护,不然不能代表北考古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应该要做到像苏秉琦先生提及的那般,因为古建也属于不可移动的文物。 因此,苏秉琦先生还提议古建保护协会,未来应该要改名文物保护协会。 这点,宿先生也不反对。 这就尴尬了。 苏亦只能说,自己格局小了。 最后还是苏秉琦先生打了圆场,让苏亦他们一步一步来,先从燕园古建保护开始,一步一步来,然后伸延到校外,未来还有时间,不着急。 佬们都这样说了。 苏亦也只能一步一步来。 当然,苏秉琦、宿白两位先生也只是给个意见,并不是反对古建保护协会的成立,不然,他们怎么会出席古建保护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 不过改名的事情,也同步进行着。 这部分也不难,只要学社会同意,在校团委走一个流程,这事就定下来了。 难的是,应该怎么开展工作。 既然协会成立了,就要做点事情,不然,整个协会成立毫无意义,不仅对专业教研室无法交代,对校团委那边也没法交代,怎么说经费也下来了。 因此,第一届理事会成立以后,苏亦就提议众人先调查一下燕园文物现状,做一个燕园文物普查。 文物保护,做的第一个就是文物现状调查。这活,苏亦在广州实习的时候,就没少干,回到北,继续带领着考古专业两个班的学生继续干,一点问题都没有。 想要做燕园文物调查,就应该知道燕园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