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说起“儒学”的进入俄国,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太平天国》


    第(2/3)页

    说起“儒学”地进入俄国。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年亚历山大尔查科夫跟随林海丰一行。在由彼得堡启程前来北京担任位俄国驻华公使地路上。从一踏入太平天国地土地地那一刻起。他就为沿

    到地这里地老百姓。一个个居然都是对自己地国家有种难以形容地漏*点而不解。

    为此,一路之上,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不停地抱怨自己国家那里的百姓要是跟太平天国的人民一比起来,简直就都是一些统统该杀的喂不饱的贼。

    于是,林委员长的夫人柳湘荷给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柳湘荷曾经诡秘地笑着告诉亚历山大尔查科夫,说他要是能坚持听上一个月的她所指点给他的这些道理,依照他的聪明劲,马上就会悟出一个要远比他们的东正教更能教育他们的人民的好办法来的。

    于是,在这次长途旅行的最后一段的日子里,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就多了一个老师黄再兴,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三纲五常,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儒学经典,一段段说故事似的被灌输进了他的脑子里。

    而等到了北京后,果然上了瘾的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就寻找到了一个比他的老师黄再兴还要更厉害的老师,那就是曾国藩。

    又经过了曾国藩老前辈一番更细致、更系统的讲解,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很快地就“入门”了。

    入门之后的历山大尔查科夫这才突然现,原来儒学的大师们也跟他们这些贵族们一样,都爱讲个“礼”字。只不过,儒学大师们所极力推崇的这个“礼”,却远远地似他们这些人从前瞎讲究的那种贵族之“礼”。

    因为,一个人真要是一直死抱着族之“礼”不放,他就会变得不仅越来越歪,还越来越如同是茅厕中的石头,又臭又硬,惹急了连天王老子的话都敢不听。

    而要是学会了儒学的“礼”,况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只要是学会了这个“礼”的人,他顷刻间就会染上陪伴其终生的软骨病。

    到候,不要说是沙皇这个一国之父、真命天子根本没人敢惹,就是沙皇随便派出去的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小官吏,那也得被万民奉为“父母官”,既然都是“父母”了,草民们再不好好地孝敬、再不老老实实地听从使唤,那还了得!

    不见,连那些亲王贝子、超品大员们见了皇帝老子都不仅得五体投地的叩拜于地的同时,还得连声地自称“奴才”,至于那些草民们,那还算个球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