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失望的神态在脸上一闪之后,林海丰终于离开沙盘,笑着迎向了郑南,“这是哪阵香风把你的大驾也吹来了呀?” “南风。” 郑南在逐一向屋子里的四个人抱拳致意之后,也开始向沙盘边走去,“海鲸那边儿是不是来了新的消息?” 海鲸? 不,郑南提到的就是“海鲸”。 十几年前在上海,林海丰曾经为上海的东方实业公司留用了一个“喜欢研究能潜水的船”,并因自诩为“最优秀”而被苏三娘认为是“人不,就是狂妄了些”的,叫做霍兰的人。 接着,这位年轻的爱尔兰人又在林海丰的亲自安排下,先被送进东方大学理学院进修了一年,随后就正式进入成为了上海东方实业研究院舰船所的一员。 一八六一年,在红军大学内部刊物《军事科学探索》上,登出了一篇有关“水下攻击器”的文章。这篇署名霍兰的文章一刊载,不仅立即就在刚刚诞生的红军大学海军学院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还使得那些来自四面八方,大多数只是在进校之后才刚刚对巡洋舰、驱逐舰、鱼雷艇等水面作战舰只有了些了解的红海军的学兵们,对这种居然能够在隐身于水下的“攻击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无线的遐想。 先是一个个针对“水下攻击器”的业余兴趣小组,在红海军学兵们之中相继地出现了。接着,来自红海军学兵们的那些有关“水下攻击器”的畅想之文,也是一篇又一篇问世。再后来,学兵们已经根本不甘于这种只动嘴的“假把式”的畅想活动了,纷纷开始寻找各类的简单器具和材料,誓要真的钻进水下去试一试。 看到学兵们的积极热情果然被鼓动起来了,海军学院的主官官员们自然也就不能再闲着了。 于是,海军学院的官员们纷纷出面,一面因势利导地将学兵们组建的那些业余小组加以凝聚,积极调动相应的教官予以指导,并尽一切可能地为学兵们提供实验的场地、器具及材料,一面又开始加紧利用所拥有的那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联合起红军大学的各位主管们,直接把报告打到了林校长的手上,坚决要求把“水下攻击器”的研究基地设在他们的海军学院之内。 闹了半天,红军大学之所以会在他们的《军事科学探索》上发表霍兰的文章,原来竟是红军大学的主管官员们搞的一个巨大“阴谋”。 而红军大学的主管们之所以会萌发起这个“阴谋”,完全都是因为东方实业舰船所的一次友好邀请。正是在这次友好的邀请之中,红军大学的官员们第一次听说了“水下攻击器”,同时又对这种“水下攻击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尽管红军大学还很年轻,但在红军大学的主管们心中,他们的步骑炮兵各科那都早已是声名赫赫,因为从他们这里走出去的一个个红军将领们,随便提起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就都足以声震海内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