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她爹有秀才功名,还在县里做过七八年的师爷,颇有些人脉。年岁见长后,才回到镇里,眼下管着学堂。写牌匾这事,若是贾秀才肯出手,就最好不过。” “我都没见过他,这样冒昧上门,恐怕不太好吧。”许三春有些犹豫。 孙太太笑道:“怕什么,你和她女儿同为绣娘。就算不应承你,也没有什么不妥。因有这层关系,我才跟你讲。换了我,我是不敢登门去要这个脸面的。” 孙家是生意人,和衙门的关系混得熟,在文人那里却吃不开。 “好,既然姐姐这么说了,我就去试一试。”许三春原本就不是那等瞻前顾后的性子,去赵老板的书斋买了一套上好的笔墨纸砚,便去了学堂里。 学堂离保甲衙门不远,刚迈进去就听到孩童们的朗朗读书声。院子里,有一名正在扫地的老苍头。 “老人家,请问贾先生在吗?” 老苍头的耳朵不太好,许三春连问了几声,他才听到,忙放下扫帚道:“在的,在的。贾先生刚刚下课。” “那烦请老人家去通禀一声,我有点事情要找他。”许三春在他耳边大声说。 “哦哦,好。” 贾秀才是一名四十来岁的男子,着一身读书人常穿的青色直裰。行走之间,透出一种骨子里的儒雅气质。 “贾先生您好,我叫许三春,是这一次的绣娘。”许三春自报家门,将礼盒放在案几上。 贾秀才看着她笑了笑,道:“我知道你。”这次的绣娘试一共就过了几人,他女儿就是绣娘,对跟绣学相关的事情就要关注一些。 “说吧,你今天找我有什么事?” 许三春恭恭敬敬道:“贾先生,我这次来,有一个请求,您答不答应都没关系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