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帝国的命运-《一个人的甲午》
第(2/3)页
跨海攻击。没有海军的协助是根本办不到的。而要实施这样的战略目标。首先就必须彻底消除清国北洋舰队的威胁……山县有朋在心中无声的微笑了一下。剩下的。就看萨摩藩的桦山资纪怎么应对了。陆军已经表达了自己的尊严。无论是否开战。陆军都将紧紧的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牢牢的占据上风。
“首相阁下。海军方面坚决反对在这个时候。和清国开战。”桦山资纪向伊藤博文深深的鞠躬道。“身为帝国的军人。为了帝国的荣誉。海军不惜决死一战。但是目前帝国海军无论在舰船的吨位和火炮的威力上。比起清国的北洋舰队都有很大的差距。更何况清国的北洋舰队还有重型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以帝国海军现有的舰船。根本无法与之抗衡。首相阁下。帝国海军几十年的心血。无论如何不能轻率的冒险啊……”
桦山资纪跪坐在伊藤博文面前。身体深深的伏在的面上。有些激动的抖动着。
此时伊藤博文心中也是波涛翻涌。
清国。这个庞大而衰弱的巨兽此刻就在眼前。再没有像现在这样一个好的理由和机会了。那么广大的市场和原料供应的。那么肥沃的土的和数不清的资源。帝国太饥饿了。真的很想冲上去狠狠的咬上一口啊……
然而桦山资纪说的却是事实。北洋舰队还是太强大了。帝国的海军苦苦努力了二十多年。舰船吨位提高了15倍。可还是不具备和北洋舰队抗衡的实力。不消灭北洋舰队。帝国将无法跨越那道海峡。直指清国那片广袤的土的。而更加重要的是。这一场战争。帝国绝不能输。也输不起。
伊藤博文猛的面向三人。表情凝重而坚决的说道。“帝国不能开战!”
陆奥宗光和山县有朋微微一愣。刚想开口说话。却被伊藤博文摆了摆手制止了。
“海军方面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订购的吉野号巡洋舰。现在进展如何了?”伊藤博文转向桦山资纪问道。
去年。海军大臣桦山资纪就在海军扩张案中。正式向英国提出了订购吉野号巡洋舰。此刻听到伊藤博文询问。桦山资纪赶忙回答道。“帝国海军方面密切关注着吉野号巡洋舰的进展情况。目前吉野号巡洋舰已经于今年1月3日正式开工。预计今年1月就可下水。到明年的9月正式建成交付帝国海军。”
“在帝国海军没有拥有先进的吉野号巡洋舰前。与清国开战的事情毋庸再提。一切关于征清的言论都必须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至于这场外交上的纠纷。就由日本驻清国公使馆和清国进行谈判。帝国当然必须表现出强硬的姿态。但愿我们能够在外交上取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伊藤博文的胸口剧烈的起伏着。面容却坚毅如铁。
“诸君当牢记一点。帝国太贫穷了。在这场战争的准备中。我们的国民背负着清国人四倍的税收。背负着几千万的国债。帝国承担不起失败的命运。哪怕一次失败。帝国就会破产。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的边缘。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坚忍。等待时机。在完成足够支撑一场战争的全部军事和物资准备后。给清国以殊死一击。一举荡平一千多年来。笼罩在大和民族头上的这个巨大阴影。我将会和诸君一起。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帝国的国运。就在诸君身上。拜托了!”
一片沉寂中。陆奥宗光、山县有朋和桦山资纪默然的低着头。神情肃穆。
为了那一天。帝国上下已经节衣缩食。艰难忍耐了二十多年。帝国还要等待多久…………互不退让。这场纠纷开始越演越烈。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而各国公使。也纷纷选择着最有利的角度。准备介入其中。
最初。日本两名随员失踪的事情。和随之而来的中日之间剑拔弩张的态势。各国公使们都是看在眼里。但却并不想在这个时候。过早的参与到东亚的这两个国家的争斗中。反而很希望看见中日之间摩擦出一点火花出来。
此时。西方各国都在忙于瓜分非洲。在东亚的利益格局。由于彼此的牵制。而形成一种非常复杂和微妙的状态。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唯一独立的两个国家。如果这两个国家彼此间发生某种碰撞和争斗。将会很方便的为各国提供某种利益切入点。找到最佳的时机和借口。
然而随着大清的皇帝在紫禁城内的太和殿。宴请了各国公使后。各国公使们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大清的那位年轻的皇帝光绪。
各国公使们惊奇的看到。一直深居皇宫中的这位皇帝陛下。居然手持红酒杯。走到各国公使们面前。温和的致以问候。而不是向过去一样。高高的坐在金銮座。面无表情的接受各国公使们的致敬。
震惊的事情还不止于此。原本各国公使们都以为清国朝廷的这次忽如其来的宴请。多半是为了调停中日之间的这场纷争。却没有想到那位年轻的皇帝陛下似乎对此并不在意。只是很轻描淡写的表示。中日之间的这场纷争。只是一个很小很普通的事件。而战争并不是解决争议的唯一方式。
当然。日本公使并不在场。因为他并没有接到大清朝廷的邀请。
接着。那位年轻的皇帝陛下话锋一转。谈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材料资源。进而透露出大清很愿意提供这样的市场和资源。与各国建立起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对于如何建立起这样一种关系。他诚恳的表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