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帝国的命运-《一个人的甲午》
第(3/3)页
虽然这样的一些话并没有明确的指向。但是这些话中透露出来的信息。特别是大清将逐步开放市场。远远超出了各国公使们对于清国朝廷的估计。顿时都陷入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惊和兴奋当中。
的确。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如果能够用这样的方式。而不是用枪炮去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对各国而言。那简直就像是一座难以描述的巨大的金矿。忽然出现在了各国的面前。
第二天。那个曾经在《纽约时报》上浓墨重彩的报道了光绪出席京师大学堂开学典礼的怀特。在获知这件事情后。立刻给《纽约时报》写去了一篇文章。描述了此次事情的经过。并且再次提醒大家重视这件事情后面隐含的意义。一个封闭的国家和一个开放的皇帝。对西方各国的政策究竟意味着怎样的变化?而在一年前的京师大学堂开学典礼后。他曾经提到过这样的问题了。虽然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光绪当然没能看到怀特的这篇文章。他宴请各国公使的目的。并不是像李鸿章所想的那样。希望通过合纵来达到压服日本的目的。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此时的日本。日本一旦真的决定要动手。是不会顾忌太多的。更何况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
他只是希望释放出一个信号。为在未来与西方各国的外交角力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这个信号是他一直都想释放的。然而却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正好利用李鸿章提出的所谓合纵之局。来完成自己心中为未来布下的一粒棋子。
当然。光绪相信。各国公使在听到了自己想一席话后。是不会不考虑此时的局面的。一个稳定的东亚的局势。和一个混乱的东亚局势。哪一个更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呢?
至于日本。光绪反而不想再去考虑太多了。
他已经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日本人绝不会选择在这样的时候下手。日本的海军在此时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北洋舰队。日本还没有在大陆上建立起一块跳板。支撑他的大陆作战的构想。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日本。还不是几十年后那个更加疯狂的日本……
还有一点。是光绪征询陈卓的看法时。陈卓从战争的角度提出的一点。现在已经是深秋了。一旦日本完成跨海作战的准备。实施跨海作战。等待日本的将是东北的严寒。漫长的冬季意味着战争将很有可能让双方都很痛苦。而这种痛苦将会让战争陷入旷日持久当中。
日本人拖不起这场战争。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日本的国力都无法支撑一场漫长的战争。
这就是日本这个岛国的宿命!
因此他立即让世铎以军机处的名义再次电告李鸿章。对日交涉。朝廷绝不妥协。
清国的决不妥协的态度。让负责交涉的日本公使馆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的。国内传递的压力。似乎都希望能够像过去一样。在清国脆弱的外交政策上占到一定的便宜。但是现在局面就像忽然改变了过来一样。清国的强硬反倒让日本的外交有些不知所措。
鉴于局面非常不乐观。深受陆奥宗光赏识的小村寿太郎也被匆忙派到了中国。以驻华使馆参事官身份任临时代理公使。
小村寿太郎刚刚抵达北京。便听说了光绪宴请各国公使的事情。紧接着。英国公使欧格讷专程拜访了小村寿太郎。表达了英国政府希望此次事件能够和平解决的愿望。
与此同时。俄、法、德、美等国公使也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表示。各国在远东的利益格局不希望受到一场战争的影响。
局面开始越来越不利于日本。出于刚刚到达清国。对于情形的掌控力不足。小村寿太郎被迫向国内发电。请示下一步对策。而在津门的日本驻天津领事馆内。川上操六已经收拾好全部的行装。准备去往朝鲜了。
作为陆军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没有人比他更加明白。帝国此时根本无力去发动一场战争。对于这次交涉。在李鸿章表达出了强硬的姿态后。川上操六就已经明白。一切已经结束了。他此次的清国之行也已经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清国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衰弱。至少现在不是。但是帝国将会越来越强大。这是他作为帝**人的使命。也是无上的荣光。
虽然离开的心情有些黯然。但是川上操六还是平静的和领事馆内的每个人告别。明天。他将启程前往朝鲜。那将是帝国在这个大陆上的生命线。
樱木君。一切就拜托你了!夜色深沉中。川上操六在心中暗暗说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