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修身与摄心-《九郎资料集》


    第(2/3)页

    是以脐为人生的重要部位。古德要人观想肚脐如豆般大,首先解衣详细审视清楚,然后闭起眼睛,令身心调和。

    若心向外攀缘,立即收摄令返,过后若想念不清,再解衣细看,务令清楚。如此凝神,注守不散,非但可以却

    病,且能进入禅定。

    丙五、系念丹田。道家以心之灵气为丹,如田可以植禾,意即一切成长,不出此丹田外。其云:常

    伏气于脐下,守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生,可以生身,此内丹不死之道。此不过是其权宜之

    说,其实宇宙人生,森罗万象,无一不是有生必有灭,有好必有坏,高低、长短、大小、方圆莫不皆然。要想不

    死,须求无生,无生则无死,方是究竟解决生死的大问题。丹田也有它的部位,在脐下边的是下丹田,在心窝处

    的是中丹田,在两眉间的是上丹田。今教人观想的乃指下丹田。佛教显宗说丹田在脐下二寸半,密宗说在脐下四

    指中脉之间,道教说在脐下三寸位置,以人之高低不等,是故各说也不一。又密宗称此处为生法宫,意谓宇

    宙万有一切皆由此而生,亦名气海,全身之气集聚于此,然后由此分布�身。若心贯注丹田,心到则气至

    ,气到则力至,力到则血至,有力则使血液推至全身。有说观想脐下有一红色明点,或想内中有火,由于身体虚

    弱的人,大多下冷上热,病轻者易发觉,患重者则不知。如人透支过多,辛劳不易发觉,愈是休息,愈觉疲倦。

    如人健康不受补,与虚弱不受补,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意守腹部,久而感觉发热,小腹会咕噜咕噜地响。如果心

    火不足,可藉外火相助,用艾条燃烧脐下四寸之处,每次三十分钟,早晚各一次,如此不仅却寒,且能大补元气

    ,畅通气脉。若身体发热,则不适宜烧,此外,余一切时均无妨碍。

    丙六、止心于足底下之涌泉穴。此法能治一切病患,由于五识处于头部,心多向上攀缘,心属于

    火,火向上升,水往下降,水火不济,诸病丛生。若心向下想,火便往下降,水则向上升,水火既济,阴阳调合

    ,万病消除。

    丙七、运心病处。无论何种毛病,若能专心一意,运心病处,以心为果报之王,心至何处,病患即除。

    心比如王,疾病如贼:王至何处,贼便逃走。又有相�之义,如水大之病,用紧张的观想医治;火大之病,用松

    弛的观想医治;地大之病,应将意念集中于头顶医治;风大之病,应将意念集中于足下医治。

    得病也有三种因缘。一、四大五脏得病。二、鬼神所作得病。三、宿世业报得病。

    四大生病者:常止心在下,多动地大,而生地病。常止心在上,多动风大,而生风病。常止心急撮,多动

    火大,故生火病。常止心宽缓,多动水大,故生水病。又地大增者,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火大增者,煎寒壮热

    ,肢节皆痛。风大增者,身体虚悬,呕逆气急。水大增者,痰阴胀满,食欲不振等症发生。

    四大不顺得病者:行役无时,强健担负,裳触寒热,外热助火,火强破水,是为增火病。外寒助水,水增害

    火,是为水病。外风助气,气吹火,火动水,是为风病。水火风三大增害于地,名等分病。或身分增,害水火风

    ,亦是等分,属地大病。若此四大不调,则会生四百零四种病。

    五脏得病者:身体寒热,头痛口燥,是心病相。身体胀满,心闷鼻塞,是肺病相。忧愁不乐,头痛眼闇,是

    肝病相。肤痒疼痛,饮食失味,是脾病相。咽喉噎塞,腹胀耳聋,是肾病相。

    六神发生之病:若多怕惛惛,是肝中无魂。多忘前失后,是心中无神。多恐怖癫狂,是肺中无魄。多悲观喜

    笑,是肾中无志。多回旋疑惑,是脾中无意。多失意不欢,是阴中无精。

    应知养生之道,眼不多见而魂在肝。耳不多闻而精在肾。鼻不多嗅而魄在肺。舌不多尝而神在心。身不多劳

    而志在脾。意不多思而神守舍。老子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

    狂。即此义也。

    如得四大五脏之病,应求诊中西医生调治。若是鬼神作祟得病,当勇猛精进,以坚固志,加以咒力,或念《

    心经》,《大悲咒》,《往生咒》,或诵大乘经典,可以痊愈。若是宿业果报病,如生意失败,家属不和,贫病

    交加,一切不顺利,则应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戒杀放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经常跪在诸佛菩萨面前,
    第(2/3)页